文章
  • 文章
搜索

公告:6月份会员活动获奖名单公布

首页 >> 黑马奈飞 >>奈飞中国 >> 颠覆性发现!电影诞生于新西兰?
详细内容

颠覆性发现!电影诞生于新西兰?

  image.png

  对电影史稍微熟悉一点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27年的《爵士歌手》;第一部彩色电影则是《浮华世界》,诞生于1935年。

  而学过电影史的人则可能知道的可能更为详细,例如第一个运动镜头出现于卢米埃尔的电影《乘火车离开耶路撒冷》中。毫无疑问,这些关于电影的成就都出现在欧洲或者美国。

  

  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

  然而,如果突然有一部纪录片试图告诉你,以上这些关于电影史的纪录都并非事实,实现以上纪录的电影并非出自欧洲,也并非源自美国,而是在南太平洋里的一个岛国——新西兰中诞生,你是否会感到不可思议呢?

  彼得·杰克逊(没错,就是那个拍《指环王》的导演)便在他早期的一部电影《被遗忘的银色》中便以新西兰电影人科林·麦肯齐为主角,讲述了关于他的一生和他耗费多年但最终被雪藏的电影《莎乐美》的故事,从而让这段被人遗忘的电影史得以重见天日。

  image.png

  纪录片以彼得·杰克逊本人的视角展开,有一天,他接到了母亲的一个电话,并要求他去拜访一位叫汉娜麦肯齐的阿姨,因为她家里存放着由她过世的丈夫科林·麦肯齐拍摄的许多旧电影胶片,于是想让彼得·杰克逊看一看他是否对此感兴趣。而正是这一次拜访,让彼得·杰克逊得以发现了不少珍贵的影像,从而揭开了电影史上这段不为人知的秘密。

  彼得·杰克逊并不是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不过关于这个人的可靠信息十分稀少,在现存的档案中并没有一部电影被归于此人的作品,零零散散的介绍仅存于一些当地的报纸和杂志上。

  不过随着对这位叫科林·麦肯齐的新西兰的人的了解不断加深,这段不为人知的电影史也开始重新浮现到人们的视野中,并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比震惊,影评人莱纳德`马丁甚至认为“这是近五十年来最伟大的电影发现”。

  

  影评人莱纳德·马丁

  科林·麦肯齐的一生颇具传奇性,他出身贫寒,父亲是来自英国的移民,从小便希望科林和他的兄弟布鲁克能够”子承父业“,继续从事农业耕作。可科林麦肯齐对此并不感兴趣,他从小便喜欢在叔叔开的自行车店里玩弄机器零件,并帮忙修补一些工具和备件,由此,他发现了自己对机械发明的爱好。

  在1900年,电影流动放映团来到了科林的家乡,当其他小孩都还在沉迷于银幕上的精彩故事时,科林已经开始被放映机这一神奇的机器给深深吸引了。这也直接促成了他对电影的兴趣,也正是凭着这股热情,科林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个纪录。

  

  科林·麦肯齐

  仅仅在12岁的时候,科林便发明了第一台电影摄影机,不仅如此,科林还巧妙地将自己的摄影机做了机械化的改进:他将摄影机的手摇曲柄与自行车的踏板相连,仅需踩动自行车,摄影机便会跟着开始运作。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他不经意间拍出了电影史上的第一个运动镜头。在看到机械化带来的优势后,他再接再厉,将放映机与蒸汽系统结合,创造出了自动化的放映机系统。

  

  但只解决摄影和放映问题是不够的,科林还必须想办法解决胶片问题,他改进了19世纪人们制作照片胶卷时使用的蛋清法,并创造出了适用于移动影像的电影胶卷。不过问题是,每拍摄一分钟的影片就需要耗费多达12个鸡蛋,为此,科林不惜犯罪为代价偷窃了2000打鸡蛋用以拍摄世界上第一部故事长片,不过他却被当场抓获了。

  科林的父亲对此大为愤怒,所以他把科林所有的设备都砸烂了,只剩下一台科林母亲事先偷偷帮他藏好的摄影机,正是这台摄影机,帮助他记录下了航天史上的重要一幕:第一次成功的试飞实验。可没过多久,科林的父亲便没收了这段胶片,这段历史也很快便被人遗忘了。

  

  由于不满父亲的作为,科林在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了,而这时的他才15岁。

  随着新西兰当地的经济逐渐繁荣,科林和他的兄弟布鲁克一起创建了麦肯齐兄弟电影公司,并靠着拍摄婚礼和家庭聚会等家庭电影赚到了一大笔钱。

  不过对于科林来说,他的梦想远不止如此,他继续开始了关于电影摄影技术的探索,并最终在1908年,研发出了一种支持声画同步的录制技术,并拍下了带有枪声、马蹄声甚至对话声的有声电影,要知道,根据传统的电影史记载,第一部有声片要在将近二十年后才会出现。

  但科林的这部有声片遭遇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听不懂。原来在这部电影中,科林找来的演员们都是新西兰的华侨,因此他们都说着一口流利的粤语,观众纷纷表示难以理解,这也使科林最终遭遇了商业上的挫败,他只好将注意力从声音转移到了影像上。

  

  科林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仅在三年之后,科林便研制出了一种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极为敏感的感光乳剂,并由此成功拍摄出了最早的彩色电影(此时仅仅还是1911年!)。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并没有投资人对此感兴趣,不仅如此,俩人还因为公开放映在塔希提岛拍摄的短片(这部短片的拍摄对象是当地的土著人,而这些土著人当然都没有穿衣服)而被指控为传播淫秽物品罪,并被判入狱6个月,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也因此销声匿迹。

  出狱后的科林并没有因此心灰意冷,他再一次燃起了对电影的热情,这一次,他准备改编一则圣经上的故事,拍摄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这便是后来被影评人莱纳德·马丁誉为能够与《公民凯恩》相媲美的影史杰作《莎乐美》。

  

  圣经故事《莎乐美》

  这部电影的拍摄经历极为坎坷,还没开拍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开始了,科林的兄弟,也是《莎乐美》的男主之一,在和女主角梅贝尔结婚后三周便参军入伍,而科林则因身体问题错失了报效国家的机会。

  布鲁克没过多久便在战争中因伤去世了,他的妻子梅贝尔也为此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科林则直接患上了抑郁症,并最终失踪了,《莎乐美》的拍摄计划也因此中断。

  谁都没想到的是,战争结束后,科林突然回到了众人的面前,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莎乐美》升级为豪华大制作!并用这部规模宏大的史诗电影此来表达对布鲁克的纪念。

  随后的几年里,科林带着数量众多的工作人员前往新西兰偏远的深山中修建了一座豪华壮观的圣城,并以此作为电影《莎乐美》的拍摄场地,可这也因此耗尽了科林的财产,他不得不再次为资金而烦恼。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遇到了斯坦·威尔逊,一位不怎么成功的喜剧演员,不过他倒是很有钱,并请求科林帮他拍摄一部喜剧电影,这一举措也将使斯坦得以成功地在电影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科林和斯坦创造出了一种即兴的拍摄方式:科林操作由自己发明的外形酷似行李箱的手提摄影机进行偷拍摄影,而斯坦则以即兴表演的方式,对街头的路人实施一些恶作剧,例如将情侣推入水中,或者将蛋糕扔在路人的脸上。虽然这些恶作剧并不太有趣,但却引来了观众的一阵阵狂笑,并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俩人也因此挣了一大笔钱,科林则将赚到的钱投入到《莎乐美》的拍摄中。

  在喜剧电影的拍摄遭遇失败后,科林找到了一位对基督教无比虔诚的百万富翁雷克斯·所罗门作为投资人,然而没过多久,经济危机便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投资也成了一场空梦。接着,科林甚至与斯大林开始合作,在对方的要求下,将《莎乐美》改为展现一段关于古代的阶级斗争革命史诗,因此他必须删去原有的宗教元素,并将原有的浸礼会教徒角色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持不同政见者,原作中的反派希律王则成为了法西斯主义的放债人。

  

  斯大林

  科林当然无法忍受这种改动,他决定拍摄两个版本,一个送给苏联,一个为自己拍。可事情并不如科林所预想地那般顺利。

  有一天,科林收到了来自巴勒莫公司的电报,他们自称已拥有雷克斯·所罗门的所有财产,并要求科林立即交付这部影片,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也在催促科林赶快完成电影。

  面对双重压力下,科林不得不和工作人员一起加班加点,甚至连续几天不睡觉,这种巨大的紧张情绪也让女主角梅贝儿(此时已经成为了科林的妻子)最终难以承受,当拍完倒数第二场戏后,她便昏倒在地,再也没有醒来。

  电影拍完了,但科林却感到悲痛欲绝,而此时巴勒莫电影公司和苏联仍在步步紧逼,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做出了一个极端的决定:埋藏掉所有的胶片。随后科林便离开了新西兰,去到了遥远的阿尔及尔。

  在这个遥远的国度,他度过了一段颓废的生活,但随着西班牙内战的爆发,他决心重新拾起摄影机,并前往西班牙拍摄新闻纪录片,想要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价值,也正是在战场,他遇见了自己的伴侣汉娜·辛普森,后来她也成为了科林的妻子,也就是彼得杰克逊的汉娜阿姨。

  然而线索到此就中断了,关于科林的信息再也难以找到,彼得杰克逊找遍了世界上所有的电影资料馆、博物馆、档案馆也没能发现关于科林的资料。

  纪录片另一条线的主角是由彼得杰克逊本人组织建立的搜寻小组,他们试图进入到茫茫的新西兰西海岸原始森林中,寻找科林曾经为拍摄《莎乐美》而建造的那座圣城,在经过反复的研究后,他们将搜索地点定位于原始森林中一个隐蔽的山谷中。

  经过几天的搜寻后,他们发现了一些古建筑的残骸,根据现场遗留的道路,他们最终发现了一个密室,这是个无比豪华的房间,存放着各种精心制作的古代服饰和雕像,彼得杰克逊认为这就是科林在拍摄《莎乐美》时的储存室。

  

  《莎乐美》的胶片

  在房间的正中心的棺材中,他们发现了布满灰尘的一盒盒胶卷,仔细一看,上面清楚地写着几个熟悉的单次-“莎乐美”,就此,失传已久的《莎乐美》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就在彼得杰克逊等人在准备这部电影的世界首映仪式时,另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科林·麦肯齐最后是怎么死的?抱着这个疑惑,他们尝试联系西班牙所有的档案馆和博物馆,企图获得关于科林·麦肯齐在西班牙内战时拍摄的纪录片,可始终没有受到任何消息。

  直到首映前的一天,彼得杰克逊才收到一盒署名为C.麦肯齐的胶片,而画面的内容则震惊了所有人,这段纪录片显示:科林手持摄影机跟随共和党军队穿梭于战场,可他前面的一位士兵突然中枪倒地,科林赶紧放下了手中的摄影机,立马赶去帮忙,可两人都因此中枪身亡,一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就此结束。

  在首映仪式上,经过修复的《莎乐美》以其精致的画面、出色的演员表演、宏大的史诗场景征服了在场所有的观众,大家都纷纷赞叹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影史杰作。

  

  首映仪式中的观众

  然而,科林本人却再也无法得知这一切的发生了。

  怎么样?你有没有被上述这段传奇般的经历所打动呢?你是否会好奇,为何在电影史上如此重要的人物你却从未听说过?按理来说,这部1995年的纪录片面世后,这样对历史有着极大贡献的人物应当早就名满天下才对,为何至今也没听人说起过呢?难道这个人又再一次被埋没了吗?

  你有这样的疑惑很正常,因为当时的新西兰人民也是这么想的,看完这部电影的人们感到非常震惊:新西兰居然有如此伟大的历史人物,而我们却对此毫不知情!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可没过多久,正当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科林这个人的信息时,却发现了真相,并感到大为愤怒,甚至要求禁映这部电影。

  原来这个人从来没有被埋没过,事实上,科林·麦肯齐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

  没错!这部叫做《被遗忘的银色》的电影其实是一部伪纪录片,不仅科林·麦肯齐这个人是虚构的,整部电影中出现的大部分事件也都是杜撰出来的,同样也包括那部“可与《公民凯恩》媲美”的《莎乐美》。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心里吐槽:我看了那么久!你现在才给我说这是假的?那我岂不是白看了!

  其实之所以花这么多笔墨复述剧情,是因为想让你体验到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观看这部电影时所产生的“被骗”的乐趣,毕竟如果要介绍这部电影,几乎不可能不提到它是一部伪纪录片,要是直接提前说明,那就可能会丧失这种沉浸其中的体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的文字描述能够代替电影本身的魅力,事实上,就算你事先知道这是一部伪纪录片,你仍然能够从中get到许多趣味。以我本人为例,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已经得知这里面所有的内容大多是假的,但我还是被彼得·杰克逊本人的脑洞给折服了,并数次发出猪叫般的笑声。

  不过你要因此以为这部电影的内容全是胡编乱造的那就错了,其实电影中科林的经历有不少取材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例如科林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片居然是粤语对白,电影中的华人为抢夺黄金而彼此大打出手,这一脑洞看似荒诞离奇(然而居然还有那么多人信了!),但其实却有着一定的历史依据:1866年,在新西兰奥塔哥省的邀请之下,12名来自澳洲维多利亚金矿的华工到达达尼丁,由此开始了持续数十年的华工淘金热,而电影中科林拍摄这部电影的时间,其实正处于淘金热最为红火的时间段。

  与此同时,科林的摄影机还记录下了理查德·皮尔斯成功的试飞实验,这一画面当然是彼得·杰克逊自己拍出来的,不过理查德·皮尔斯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人,他曾自称比莱特兄弟早9个月完成了起飞实验,不过他却并没有证据使公众相信他的这一成就。

  除此之外,科林的兄弟参加的那场战争则是一战中著名的加里波利之战,而布鲁克所参加的军队便是大名鼎鼎的“澳新军团”,这一远征军包含了78000名来自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法国的士兵,其主力则由当时在埃及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组成。

  

  加里波利之战

  作为电影中最重要的虚构人物,科林这一角色当然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出处,而灵感便来自于新西兰电影先驱鲁道尔·海沃德的人生。和科林一样,鲁道尔·海沃德的父亲同样是来自英国的移民,并且也有一个兄弟,叫做亨利·约翰·海沃德 ,与此同时,鲁道尔后来也娶了自己电影中的一位女演员拉梅特米哈。

  最关键的是,鲁道尔的最后一部电影《To Love a Maori 》也经历了众多磨难,不仅遭遇了资金短缺的问题,鲁道尔本人也在制作这部电影中的过程中去世,这一作品也随之被埋没,最终在十多年后才被后人修复完成。

  甚至,我们可以从科林·麦肯齐的身上看到导演本人的影子,彼得·杰克逊从小便对电影特效十分痴迷,8岁时便开始拍摄短片,并在中学时放弃学业希望从事电影行业,可现实总是事与愿违,彼得·杰克逊被新西兰电影公司拒绝了,他只好到一家照相馆工作,直到七年后他才拍出自己的第一部长片。

  电影很容易会让人想到《阿甘正传》,同后者一样,《被遗忘的银色》也是一种对历史的解构,不过后者更多的是一种充满意识形态的历史寓言,用一个个隐喻、符号打造出对“美国梦”的记忆和认同。《被遗忘的银色》中则同样以科林·麦肯齐这一虚构人物主角,在其中穿插和交织了新西兰历史上众多的历史事件,并由科林·麦肯齐这一“伟人“形象完成本土观众于国家之间的一次历史性质询。

  

  不过和《阿甘正传》不同的是,《被遗忘的银色》的创作态度是幽默戏谑的,电影试图实现的“质询“效果本身便是一种玩笑,也正是这一玩笑使得许多新西兰人感到难以容忍,正所谓”戏说不是胡说,改变不是乱编“,对有些人来说,科林背后象征的民族荣耀应当是严肃的,因此这种玩笑式的解构创作是必须要谢罪的。

  但电影本身却不仅仅只是玩笑而已,彼得·杰克逊在电影中使用了严格的纪录片式拍法来为我们呈现出这一段不曾存在的虚构历史,其中更是运用了众多特效和相关素材,并且还有制片人韦恩斯坦和知名演员山姆尼尔的倾情演出,尽一切手段为我们带来逼真的观影体验。在这一些系列的精心安排的电影手法中,体现出来的不只是调侃和戏谑,同时还带有一种对电影的热爱。

  

  制片人韦恩·斯坦,此时也是彼得·杰克逊的老板

  

  演员山姆·尼尔

  新西兰电影业虽然起步较早,在19世纪末便出现了早期的电影活动,第一部电影也与1900年诞生,不过由于市场的狭小和经济的落后,新西兰电影业的发展一直都保持着缓慢的速度,因此大多采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联合出品的方式完成电影的拍摄,在国际上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

  尽管长期远离世界电影文化的中心,新西兰历史上仍然有着许多为电影倾其一生的伟大人物,正是这些人的不断努力,才使得70年代的新西兰电影得以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而彼得杰克逊这一代人更是将新西兰电影进一步推向了世界,并最终让新西兰电影在如今的世界电影中拥有一席之地。

  

  当代著名的新西兰导演

  由此,我们不妨将这部电影看作是彼得·杰克逊对本土电影人的一次致敬,它以充满创造力的虚构手段实现了一次造梦之旅。这场关于电影的梦,不仅属于彼得杰克逊本人,更属于所有的新西兰电影人。

  Ps:目前本片已出蓝光,并由我翻译为中字,欢迎大家前去观看。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影视文化行业发展的专业公司,企业伴随文化发展等各个领域,致力于打造一流品牌影响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视频内容解决方案、影剧作品制作和宣传发行业务等......

创意+拍摄+制作

在客户筹拍阶段,字节影视科技公司能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的创作团队,帮助客户策划广告(宣传)片创意、撰写影视脚本。前期拍摄费用和后期制作费用,则需要结合客户确认的影视脚本以及指定要求,制定准确详细的摄制预算表,合理规划客户的每一笔开支。



术业有专攻,

为客户创造核心价值



字节影视科技公司、每一个科学规范的流程执行都以创作客户满意的影视作品为核心进行控制;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都必须经过字节影视科技公司内部严格审核,再提交给客户确认审批。

服务流程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8:00)

联系热线:13871327245

公司邮箱:623646908@qq.com

公司地址1: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二路105号硚口高新技术创业中心A栋二楼

公司地址2:湖北武汉东湖路181号湖北日报集团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6栋C309号

公司地址3:武汉市长江新区仓埠街周铺村吉利雅纺织公司A栋318号


黑马影视专业服务提供商,慕然集团全球运营中心


Copyright @ 2007-2024  cnzjy.com  湖北特斯拉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鄂ICP备2024031777号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雷达 | 管理登录
seo seo